鹤山市体育事业发展调研报告
作者:政协办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更新时间:2016/03/01

为贯彻落实市委的部署,进一步推动我市体育事业发展,近日,市政协组织委员开展我市体育事业发展专题调研,并到新会、高明等地考察兄弟市区的经验和做法,现将调研情况和意见建议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多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体育事业发展,狠抓体育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切实加强青少年业余体育训练,着力培育体育产业发展,体育工作取得新的进展。尤其是这两年,我市加大财政投入,先后在共和、址山等7个镇建成全民健身广场,其余的镇也加紧推进该项目的建设。去年,全市共改造完善了25个村级健身工程,今年正升级改造25个村级健身工程和8个社区悠闲健身公园。近年来我市体彩销售总额稳居江门市前列,2014年达到5828万元,比上年增长34.5%

总的来说,我市体育工作成绩喜人,卓有成效,过去曾培养出一大批优秀的女足运动员,曾培养出李玉莲、苏海航等在国内乃至亚运会上的金牌选手,曾培养出残奥冠军李汉华,更曾培养出奥运冠军陈小敏,我市评为举重之乡,辉煌一时。但随着周边县市体育事业的迅猛发展,近年来我市体育工作相对滞后,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有:

(一)体育场馆建设滞后。

我市现有向公众开放的公共体育场地设施主要有市体育中心、碧桂园体育公园、十里方圆体育公园、坚美园体育公园和几个经营性羽毛球馆等,在数量和规模上均难以满足市民参与体育健身活动的需求,经常出现一场难求的情况。其中,市体育中心于1988年建成,经过二十多年的使用,已经残损破旧,尤其是足球场、田径场历经多次水浸,地基沉降,地面变形,看台梁柱部分断裂,存在安全隐患。同时,体育馆规模偏小、设施不足、场地欠缺,难以承接高水平、高层次的赛事和表演活动。此外,市体育中心位于狭窄的北湖路,每逢上下班高峰期车流堵塞,举办体育赛事时面临较大的交通压力,一旦出现突发事故,不利于人群疏散,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

(二)市业余体校办学环境较差

我市业余体校未有专门的训练、住宿场地,基础设施落后,还停留在八、九十年代的水平,体校学生住在体育场的看台底,存在安全隐患。据了解,目前我市业余体校的硬件建设处于江门市各市区的末位,设备设施是比较简陋和落后的,新会、开平、台山等市区的体校已实现“练、读、食、住”四集中,而我市连三集中都未完全做到。目前我市体校学生42人,训练在市体育中心,文化课小学生在沙坪二小就读,初中生分散在实验中学、沙坪中学、城镇中学三间学校就读,不利于集中训练和管理,不少时间浪费于早晚在各学校间来回接送学生的路途上,因而训练时间得不到保障,难以出好成绩。况且,每年还要支出10万元用于租赁客车接送学生。由于办学环境差,生活条件艰苦,影响了体校的招生,阻碍了我市竞技体育的发展。

二、意见建议

(一)建设大型公共体育活动场所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群众的体育需求越来越大,现有的市体育中心的场馆设施已远远落后于形势的发展,筹建新的体育中心是人民群众的迫切愿望。我市在几年前曾规划建设新体育中心,但由于诸种原因而未能落实。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谋划建设运动公园”。对此,委员们建议:

1、提升北湖公园体育中心优化改造的档次,全面升级改造现有市体育中心。

2、加快谋划建设运动公园,满足广大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运动需求。

3、启动新体育中心的选址工作。同时,广泛发掘资源,扩展融资渠道,加快该中心的建设。

据调研,新会区在扩建完善原有体育中心(新会北门体育场)的基础上,于该区今古洲规划建设一个占地315的体育公园,并于2003年投资1.2亿元(部分资金为华侨捐赠)在体育公园内建成新的体育中心,主馆建筑面积2. 5 万平方米 ,副馆建筑面积 3500 平方米 ,成为新会标志性建筑之一。

高明区于2008年投入资金6亿元(与中铁集团合作)建设占地255亩的新体育中心,目前已建成投入使用。该中心由体育馆、体育场、游泳馆和室外市民运动场等四个大型独立场馆组成,总建筑面积约4. 5 万平方米 。前三大场馆可分别容纳4200名、8000名和1000名观众。该中心建成后,先后承办了广东省第二届万村居篮球赛和佛山市第八届运动会等大型赛事,其高规格的建设水平和先进的配套设施,令高明“西江新城”因之而倍添光彩。高明区政府提出了“体旅”结合的思路,以体育中心专业化、品牌化运营为基础,积极融入旅游元素,把新体育中心作为一大旅游景点、旅游亮点,提升城市知名度和凝聚力,增创经济发展新优势。

(二)切实抓好市业余体校的建设

一是校园建设。业余体校是培养体育人才的基地,体育须从娃娃抓起,从校园抓起。我市现有的业余体校条件落后,不利于培养优秀体育人才。建议市政府进一步加强业余体校建设,改善办学条件。目前可结合北湖公园和体育中心优化改造工程新建或改建业余体校学生宿舍楼,改善学生的住宿生活条件。

针对目前体校学生在多间学校寄读不利于集中训练的问题,有委员建议,体校挂靠在学校里,即挂靠在六小和实验中学,将体校小学生集中在六小、初中生集中在实验中学寄读,并充分利用实验中学现有的体育场地和设施,把体校学生集中到实验中学训练和住宿(实验中学与六小相距较近,方便接送和管理学生)。至于学生的学籍问题,实验中学、六小能容纳则容纳,不能容纳可在学位稍为宽松的学校中作妥善安排(据了解,佛山南海区体校采取了这种做法,效果较好)。

鉴于教育系统下一学年的工作很快就要启动(9月份),市业余体校的挂靠工作要迅速落实到位。从长远考虑,日后规划建设新体育中心时,应一并考虑新业余体校的建设。

二是队伍建设。我市体校在体育中心加挂牌子,体育中心属公益一类事业单位,编制13名,其中4人以教练身份负责体校的日常训练。而新会、高明体校的在编教练分别为11人和17人(新会、高明体校现有学生分别是95人、163人),我市教练人员显然不足,建议适当增加人员。

三是体校经费。2015年,我市体校办校经费共27万元,比2014年减少了5万元。这对改善学生训练质量和生活质量(尤其是伙食)是不够的,建议适当调整。

Copyright © 2011-2015 政协鹤山市委员会.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2021053787号 粤公网安备44078402440788号
鹤山信息中心 设计维护 政协鹤山市委员会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