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我市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作者:李唯宏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更新时间:2019/04/28

我今年提的意见建议是《加快我市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我市实体经济发展质量的现状  

截至2018年底,全市共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62家,2018年实现规模以上工业产值480.74亿元,同比增长6.3;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32.86亿元,同比增长预计9%。其中,印刷、制鞋制伞、水暖卫浴等传统行业形成集聚效应,荣获“中国印刷产业基地”、“中国男鞋生产基地”、“中国水暖卫浴五金产业基地”、“中国伞蓬出口基地”称号;培育了雅图仕、鸿兴印刷、世运电路、同方照明、联塑实业、富华机械、东鹏智能洁具、东古调味食品、广明源、隆鑫高端机车等一批行业龙头企业。在园区建设发展方面,全市建成各类工业区31个,园区工业用地总面积 5.81万亩,已开发利用工业面积占已使用土地面积的88%。鹤山工业城去年以来建设进度明显加快,重点项目建设均达到或超过原定目标进度。  

二、存在问题  

虽然近年来我市经济发展质量得到较大提升,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一是主导产业不够突出,龙头带动有待加强。与周边市区相比,我市工业产业存在小而散的短板,主导地位不突出,龙头企业不足,仅有6家年产值10亿元以上企业,带动作用不明显,集聚效益较低。二是园区发展滞后,配套建设不足。鹤山工业城虽被评为省产业转移工业园,但存在面积较小,地块较为分散、土地集约利用有待提升、配套建设不足等问题。其中在生产性服务业配套方面,至今还没有上规模上档次的专业批发市场,产品销售和原材料采购对外依赖程度高,不利于产业发展。同时受文化娱乐、教育医疗、交通等配套的制约,企业难以招纳和留住高层次人才、核心技术人才。三是发展高新产业乏力,企业创新能力不足。政府在推动高新产业落户鹤山的创新驱动力度不足,对高新产业招商的力度不够。目前我市科技创新型企业数量仍然偏少,尤其是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平台的数量与周边地区相比仍有不小的差距。不少企业对科技和人才政策缺乏了解,科技研发投入不足四是高层次创新人才缺乏。目前我市政产学研合作仍需进一步深化,引进和培育自主创新高层次人才、实操能力强的高级技术人才力度仍需加强。五是融资难度大。尽管各级政府对中小企业创新驱动转型升级予以大力支持,出台了不少优惠政策和具体措施,但由于中小企业综合实力较弱、抗风险能力较差、信用评级机制不完善、缺乏足够抵押物等,造成中小企业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的难度都很大。  

三、意见建议  

(一)统一思想,形成合力,高度重视和大力推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广东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更加重视发展实体经济”,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坚持把发展经济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摆在今年七大重点工作任务首位。全市各级要紧密围绕中央、国务院和市委的部署,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坚决把推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作为最重要的头等大事来抓好,持之以恒,久久为功。坚持工业立市发展战略,狠抓工业优质项目的招商引资工作,以制造业为主的实体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来推动全市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  

(二)加快出台推动我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政策和措施。去年9月省政府出台了“实体经济新十条”,共有61项降低制造业成本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新措施,同时颁布了《广东省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积极利用外资若干政策措施》(修订版)。这些政策和措施必将成为广东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助推器,我市应及时享受这些红利,加快发展。建议借鉴东莞实施“倍增计划”,助推龙头优质企业发展的成功经验,并结合鹤山实际,从产、城、人、制度四个方面统筹考虑,出台和落实相关措施,更加积极有效地推动我市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三)加快推动镇级主园区提档升级和“二次开发”。一是围绕“一城三中心”建设和主体功能定位,加强规划,合理布局工业园区。按照“统一规划、统一征地、分期实施、滚动发展”的原则,根据财力、物力条件和项目开发的实际情况逐步实施,防止低水平重复建设。二是延伸产业链群,促进产业集聚。以园区优势企业为龙头,发挥产业集群吸附效应,吸引配套产业集群落户,使工业园区成为品牌企业、规模企业更密集、产业竞争力更强的经济板块。三是及时依法处置和抓好闲置土地的利用。加强园区资源统筹力度。大力整合土地、资产和可开发资源,有效处置闲置土地、闲置厂房,以壮士断腕的勇气,大力整治低效企业、“小散乱污”企业,为二次发展特别是为新兴产业发展腾出容量和空间。镇级主园区的提档升级、“二次开发”,应充分利用我市有关提升节约集约用地水平和“三旧”改造的政策,要同通过创新驱动助推传统优势产业进行转型升级、引进高新技术企业和培育新兴产业相结合。对于“二次开发”受阻,建议各镇街应从源头抓起,变被动为主动。一是加强对已入园承诺的低能高耗、亩均税收、投产强度与实际偏差较大的企业进行履约监管,建立台账,专人跟踪,对没有完全履行投资合约的企业,建议通过法律途径追究责任;二是对后续新入园项目,要制定项目准入约束措施,督促企业严格执行准入制度,切实提高履约率和投入产出率,提升项目质量。建议借鉴顺德区的做法,强化“亩产论英雄”意识,着力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的做法,由市筹集资金,助推镇(街)主园区以及村一级工业园区提档升级、“二次开发”工作,对园区亩产税收最高的镇(街)予以激励。  

(四)着力推动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一是加强产业发展研究,明确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方向与路径。建议根据主要行业自身特点谋划改造升级方向与路径:金属制品业产品众多,要根据市场需求提高生产制造技术及产品档次质量,扩大市场占有率;制鞋、制伞、纺织服装重点是开发高附加值新产品,创建知名品牌,引入新业态,开拓新市场;印刷要推动产业集聚,加快技术升级,提高节能环保水平;食品工业重点促进传统工艺现代化,提高品牌影响力;家电产业要以数字化、智能化为导向,发展节能环保型新产品。二是加快推进“两化融合”,推动传统产业功能和链条升级。引导和支持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开发新产品、创立新业态,大幅提升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服务化水平,推动制造业提质增效与转型升级。三是加快推进传统产业新型化,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引导现有传统产业优势企业主动加强对外合作,通过引进优质资本和先进技术,实现规模与效益双提升。大力支持印刷包装、制鞋皮革、金属制品、纺织服装、化工和食品等传统企业实施技术改造,淘汰老旧设备,引进和购置先进设备,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管理技术,推动其向价值链高端攀升和向微笑曲线两端延伸。四是全面推进能效提升、清洁生产、循环利用等技术,对传统重污染行业企业严格按要求实施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不能达到要求、该关闭的坚决予以关闭,对有潜力、有意愿、有能力的企业,支持入园改造。    

(五)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构建质量变革引领机制  

战略型新兴产业是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培育发展新动能,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各级各部门应把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着力点,狠抓新兴产业体系建设和产业布局,加大对新型产业的培育力度,重点加大对先进装备制造产业、新材料产业、电子信息产业的招商力度,积极招引一批有良好发展前景的优质大项目,并加大对优质大项目落地的助推力度,不断促进我市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同时,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传统制造业迈向高端“质造”。大力创建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全面提升鹤山产品质量。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参与国际、国家、行业和团体标准制修订,制定战略性新兴产业标准路线图,支持优势传统产业组建标准联盟,构建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的计量、标准、检测、认证“直通车”制度,为市场准入和首创首用创造条件。加大产权保护力度,严厉打击假冒伪劣,强化优质优价、优胜劣汰,强化质量技术标准门槛准入,倒逼企业产品质量技术提升。推动建立国家级产业计量测试中心,加快珠西综合质量检测服务平台建设,推进检验检测认证机构整合,促进技术、专利、标准协同。     

(六)积极实施人才战略,激活高质量发展第一动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鹤山实体经济要高质量发展,应积极实施人才战略,凝聚人才引领的最高共识,打造人才集聚的最强引擎,凸显人才发展的最优生态,把各类人才的培养和引入作为头等大事来抓好,使人才成为鹤山经济高质量发展必不可少的资源。建议我市进一步营造优质环境吸引人才,用好优惠政策指挥棒,围绕创新驱动发展引进领军人才、创新创业团队。要让人才引得进来,也应让人才留得住,因此既要有有力的人才政策、优良的营商环境、高效的公共服务等软件设施吸引,还需要完善的产业配套等硬件设施。当前要重点加快人才公寓建设,解决外来人才子女读书难问题。随着“机器换人”、智能生产不断推进,企业对高技能、高学历的新产业工人的需求量将会不断扩大,我市各级政府应在进一步促进企业培养和引入适用科技创新人才方面加大支持力度。当前除了重点加快推进鹤山职业中学搬迁至工业城之外,建议市政府与我省一些职业技术学院合作,尽快将职中升级为高等职业技术学院(鹤山分院),在本市内直接培养高技能、高学历的新一代产业工人。依托中欧创新中心、博士后工作站、新材料产业研究院等资源平台,发挥小地方宜居宜业的优势,力争引进更多科研院所、研发中心和科技型企业等高层次人才,促进科技成果在我市实现产业化。  

         

Copyright © 2011-2015 政协鹤山市委员会.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2021053787号 粤公网安备44078402440788号
鹤山信息中心 设计维护 政协鹤山市委员会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