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产业发展农民增收推进乡村振兴调研报告
作者:农业和农…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更新时间:2020/03/12

为贯彻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和市委市政府工作精神,市政协把“以产业振兴、农民增收推进乡村振兴”作为今年度重点协商议题,由政协班子分管领导负责,组织市政协农业和农村委员会深入基层调研,了解情况,多次邀请有关镇(街)、部门的领导以及农业龙头企业负责人、种养户和相关农民代表与委员一起开展协商,广泛听取意见。现将有关情况综述如下:

一、工作进展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带领全市各级、各部门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成立领导小组,建立市领导、镇(街)部门正职联系家乡村(居)乡村振兴工作制度,扎实推进乡村产业振兴、农民增收致富,取得了较好成效。

(一)积极创建现代农业产业园。我市2018年向上级申报创建鹤山茶叶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和鹤山花卉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带动我市茶叶产业和花卉产业转型升级。其中,江门市鹤山市茶叶产业园于近期被纳入2019年第二批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目录,通过集聚现代生产要素,创新体制机制,促进产业融合,逐步实现“生产+加工+科技+营销(品牌)”发展模式,较好地推动了我市茶叶产业的转型发展。编制出台了《鹤山市茶叶产业园规划》,规划茶叶生产总面积10000亩,产业园建设区域涵盖古劳、龙口、鹤城、宅梧、双合等5个镇,重点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中高端茶叶产品,打响“鹤山红茶”、“鹤山桔普茶”等传统茶品牌,将茶叶种苗、绿色种植、加工、流通、销售、科技、文旅等功能合理布局,形成“一核三区”(加工研发核心区,茶叶仓储物流区、优质茶种植区、茶文化休闲农业区)功能分区。同时编制出台了《鹤山市花卉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方案(2018-2020年)》,计划将龙口镇花卉产业园打造成“一心一带五区”(流通贸易及综合管理服务中心,生态循环农业休闲观光旅游产业带,大型名贵苗木生产区、常用绿化苗木生产区、盆景根雕生产区、花卉生产区、珍稀观赏水产动物生产区)。

(二)完成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构建了市、镇、村三级监管体系和“农安溯+农安保+农安证”安全保障模式,推行农产品质量安全网格化管理。目前,我市已制定和发布农业地方标准、规范15项;建立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基地)12个,其中省级示范区2个、江门市级示范区9个、鹤山市本级示范区1个。全市有49家农业企业(基地)获得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证,55个产品获得无公害农产品认证,13个产品获得国家绿色食品认证,19个产品获得有机食品认证,1个产品获得地理标志农产品认证,7个产品获得广东省名牌产品认真。成功申报广东省第二届名特优新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7个,经营专用品牌6个,江门市名特优新优农产品8个;申报省级“菜篮子”基地6个。全市农业标准化生产水平位于江门市前列。

(三)推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快速发展。全市累计发展本级以上重点(示范)农业产业化组织113个,其中本级以上重点农业龙头企业41个(省级5个、江门级6个),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42个,示范性家庭农场12个,其它组织18个,带动3.5万户农户(占全市总农户数51%)发展生产,户均同比年增收约3300元。

二、存在问题

虽然我市在推动农村产业发展、农民增收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与中央的要求相比、与农民的期盼相比,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有:

一是农业用地受限,制约了农村产业发展。例如受农业设施用地制约,我市茶产业、花卉产业中的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项目难以实施。

二是相关职能部门执行政策法规的方式方法有待完善。调研中,有种养户反映,山区镇的农民利用山地种植夏威夷果,投入资金承租村集体土地并完成山地平整工程后,相关部门因政策原因不允许种植。有委员呼吁,有关部门在执行上级政策时应充分考虑、兼顾好农民的利益,既要执行上级政策,又要想办法畅通农民劳动致富之路。

三是现代化农业品牌建设、品牌营销有待加强,品牌附加值有待提升。以鹤山茶产业为例,我市茶企的生产技术、装备相对落后,茶叶加工能力、产业效益低,与珠三角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相匹配,制约了鹤山茶的品牌建设和附加值的提升。

四是投入资金不足,农民增收效果不够理想。我市建设省级农业产业园不享受粤东、粤西两翼和台山、开平、恩平等市可以享受的优惠政策,推动农村产业发展的建设资金需要本级财政和农业企业自筹,压力较大。在农民增收方面,据有关部门统计,2018年我市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611元,增速8.7%,低于江门市平均水平(增速10.2%)。

三、意见建议

针对上述存在问题,委员们提出如下意见和建议:

(一)高度重视,扎实推进乡村产业振兴。国务院近日印发《关于促进乡村产业振兴的指导意见》(国发〔201912号)明确:“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意见》还明确了促进乡村产业振兴的目标任务:“力争用510年时间,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增加值占县域生产总值的比重实现较大幅度提高,乡村产业振兴取得重要进展。乡村产业体系健全完备,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效明显,绿色发展模式更加成熟,乡村就业结构更加优化,农民增收渠道持续拓宽,产业扶贫作用进一步凸显”。《意见》提出了做强现代种养业、做精乡土特色产业、提升农产品加工流通业等多项举措。建议各级、各有关部门认真贯彻落实《意见》精神,高度重视和扎实抓好乡村产业振兴工作,大力推动农民增收。建议建立健全目标责任机制和措施落实机制,以“钉钉子”精神,扎扎实实抓好农村产业发展,积极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壮大,支持农民发展种养业增收致富,不断满足美好生活需要。

(二)突出重点,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建议政府进一步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协调有关部门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多措并举,从政策、技术、资金、用地等方面支持鼓励相关镇、村因地制宜做好“一镇一业、一村一品”的培育和发展工作。其中,有委员建议鼓励支持茶业企业扩大茶叶种植面积,提高茶叶标准化种植水平,不断提高茶叶种植生产效率和资源利用率,发展有机、绿色茶叶生产。同时筹备举办第二届鹤山红茶文化节。在发展乡村产业的过程中,既要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更要发挥好政府的作用,完善服务功能,整合各级资金,加强监管保护,营造有利于农业产业园建设的良好环境。

(三)激励扶助,发挥农民主体作用深入贯彻落实62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精神和国务院《意见》精神,按照 “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多予少取放活,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的要求,制定落实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政策措施和计划方案,切实帮助农村解决在产业发展、农民增收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多做利好工作。同时,抓好宣传发动。农民是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主体,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直接受益者,更是最重要的参与者、建设者。建议各级、各有关部门注重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在政策宣传、鼓励支持方面多下功夫,用农民群众听得懂的语言、接地气的方式,引导、帮扶农民增收致富。有委员建议采用激励奖补、进一步加大税费优惠力度等方式,激发鼓励和支持农民发展种养、勤劳致富。

(四)选优配强,充实一线“三农”工作队伍。调研中,有关部门反映,当前我市农口线干部和专职人员不够精干,编制受限,市新农办人员不足,镇级农业技术人员缺乏。建议进一步加强“三农”干部的培养、配备、管理、使用,把优秀干部充实到“三农”战线,注重提拔使用实绩优秀的“三农”干部,打造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提高部门、镇(街)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乡村产业振兴和农民增收的凝聚力、战斗力、执行力。

(五)拓宽渠道,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力度发挥财政资金的基础支撑作用和撬动社会资金的杠杆效应,使财政投入与乡村产业振兴、农民增收目标任务相匹配。落实资金保障,进一步加强农业基础建设,加大力度支持高标准农田建设,不断完善农业基础设施,支持设施农业健康发展。加快推进财政涉农资金统筹整合,强化涉农资金绩效管理,促进涉农资金科学合理、高效规范使用。

(六)强化监管,加大督查工作力度建议加大对乡村产业振兴、农民增收工作的检查督查力度,采取有效措施和机制督促、激励各镇(街)、有关部门按要求高质量做好农业、农村和农民工作,确保我市乡村产业振兴、农民增收工作有序和深入推进,不断满足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Copyright © 2011-2015 政协鹤山市委员会.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2021053787号 粤公网安备44078402440788号
鹤山信息中心 设计维护 政协鹤山市委员会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